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MSN 出現80048820錯誤之解決方法

msn不能上已經好幾天了!
也不知什麼原因,今年最後一天上網來查查!

1.將msn 工具-選項-連線-進階設定中選擇tcp, socks和代理伺服器全部不選;

2.將ie 工具-選項-局域網設置全部選項都不要設置;

3.你的電腦上的“日期/時間屬性”是否設置正確:雙擊時間,檢查日期和時間是否正確設置。 
 
4.如果你的帳號和密碼沒有在MSN中保存,你需要確認你輸入的帳號和密碼是正確的(請注意大小寫字母及帳號的尾碼)。  

5.禁用您流覽器中的“自動檢測”設置。對於 Internet Explorer 用戶,請單擊 IE“工具”功能表、單擊“Internet 選項”、單擊“連接”選項卡、單擊“局域網設置”按鈕、然後清除“自動檢測設置”框。 
 
6.清除IE cache和Cookies:打開Internet Explorer流覽器,按工具功能表,然後選擇“Internet 選項”,點擊“刪除檔”按鈕和“刪除 Cookies”按鈕。 

7.檢查 IE 安全設定:打開Internet Explorer流覽器,按工具功能表,選擇“Internet 選項”,選擇“高級”,拖動捲軸到安全選區,證實“檢查伺服器證書吊銷”沒有被選中,同時證實“使用 SSL 2.0”和“使用 SSL 3.0”被選中。然後按“確定”。

8.按“開始”--“執行”,然後依次鍵入:
regsvr32 softpub.dll
regsvr32 mssip32.dll
regsvr32 initpki.dll(時間較長) 然後按“確定”。

9.檢查錯誤的代理伺服器設置。在 MSN Messenger“工具”功能表上,單擊“選項”。在“連接”選項卡上,確保您清除了“我使用代理伺服器”核取方塊。

10.防火牆和第三方應用程式可能會影響連接到 MSN Messenger。您可以禁用應用程式、防火牆或打開防火牆相應埠,然後嘗試連接到 .Net Messenger Service。

11.如果您為局域網使用 ICS 或路由器,則可能需要調整一些設置或更新硬體/固件驅動程式。

12.如果您的 Passport 未被識別,請登錄 Passport 站點http://www.passport.com ,並確認在該處可被識別。如果在該處可被識別,但仍不能登錄到 .NET Messenger Service,則可能是消息伺服器暫時關閉正在維護或達到了 Internet 的最大通流量(使用率高峰期間)。請稍後再試。也可以檢查伺服器狀態頁以查看伺服器的最新資訊。

13.如果在Passport 站點仍然不可識別,請到這裏:http://memberservicesnet.passport.com/memberservice.srf ,然後選擇:“我忘記了密碼”。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MYSQL的連接

1、Mysql安裝之後是沒有密碼的,所以首先用根用戶進入

mysql>mysql -u root -p

2、Mysql只允許本地訪問,如要其它機器也能訪問的話,要改 /etc/mysql/my.cnf 配置文件

3、設定Mysql中 root 密碼

mysql>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

建立"menu"資料庫
1、mysql>CREATE DATABASE menu;
2、mysql>GRANT ALL PRIVILEGES ON menu.* TO menu_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menu123";
建立menu_root的用戶,對menu有全部權限


遠程訪問
一、允許menu_root用戶可從任意機器登入mysql
mysql>GRANT ALL PRIVILEGES ON menu.* TO menu_root@"%" IDENTIFIED BY "menu123";
二、$sudo gedit /etc/my.cnf
>skip-networking => #skip-networking

為了連接伺服器,當你調用mysql時,你通常將需要提供一個MySQL用戶名和很可能,一個密碼。如果伺服器運行在不是你登錄的一台機器上,你也將需要指定主機名。聯繫你的管理員以找出你應該使用什麼連接參數進行連接(即,那個主機,用戶名字和使用的密碼)。一旦你知道正確的參數,你應該能像這樣連接:

shell> mysql -h host -u user -p
Enter password: ********

在你成功地連接後,你可以在mysql>提示下打入QUIT隨時斷開:

mysql> QUIT

你也可以鍵入control-D斷開。

資料來源:Mysql中文參考手冊
http://twpug.net/docs/mysql323/manual_Tutorial.html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更快,或者被淘汰

快上加快,爭先時代的最佳求生術!

生活與事業中對於速度的需求日漸殷切,因而明智的做法是去善用這樣的需求。而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是達成非凡成就的不二法門。

快速時代:學會像噴射機一樣,加速前進又不會爆炸

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加速,讓速度為自己帶來益處。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就在要讓自己愈來愈接近噴射機型速度模式,其特質如下:

1.反應敏捷:能夠察覺到機會,並且適切因應。想真正變得反應敏捷,方法如下:

■要能察覺新機會:因為在全球化時代,威脅和機會出現的速度比以前要快得多,想要加快速度,就必須敞開心胸接受身邊的一切。比方說,寶鹼公司有個內部網站,員工可以在網站上合作構思新產品,彈性塑膠垃圾袋和新型橡皮擦就是這樣催生的。
■思想和行動都要保持靈活:基本上是就說,要在謙遜和勇氣之間找到最恰當的平衡點。靈活的組織會接納自己的缺點,也會勇於承擔風險。
■要能因應變化:想要因應變化,就要能敏銳察覺檯面下的變化、要能分析變化,還要能盡快採取適當行動,不能後知後覺。全球第2大飲料商百事可樂就是個不錯的例子。該公司在了解到顧客愈來愈注重健康之後,大張旗鼓從碳酸飲料轉移到其他方向。光是在2007年,百事可樂就推出了16種新機能飲料、果汁和維他命飲料,更貼近消費者不斷改變的喜好。

2.符合空氣動力學:安裝適當配備,盡量拉高速度,表示不受羈絆,以免組織受到拖累,或是對組織造成混亂。減少羈絆,必須做到下列方法:

■對多工作業要避之唯恐不及:你必須全心找出該投入的事務,然後先完成一項工作再接著進行下一項工作,這麼一來你會非常驚喜地發現,工作進行起來竟然變得這麼順暢。
■減少干擾,以免耗盡生產力:不論干擾是來自其他人還是各種科技。在此建議,不妨每天排定一個固定時段,專心處理最重要的專案,不接任何電話、不看電子郵件,甚至不跟同事閒聊。IBM現在就施行這種做法,把每個星期五是保留給員工個人運用,有些專案員工原本覺得一定得加班才能完成,就可以專心在星期五進行。
■專心盡快完成重要工作:讓自己的能量能盡量發揮,就要訂定過濾辦法、學會有效授權,讓自己的心智不再混亂。

3.堅定目標:朝一致目標邁進,其方法如下:

■追求自己真心認同的目標:自己鎖定的目標,必須符合個人價值觀和最有力的優點。
■要認清自己的存在價值,以及在環境中該扮演的角色:這樣自己進行的計畫才會是自己最重視的,也才能好好發揮自己的天賦。
■力求簡單:因為一般來說,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往往最有效。能夠避免愈多瑣事和岔路,就能愈快走上正確的方向,也就能走得愈遠。

快速時代:善用速度的力量

要在快上加快的環境中領先群倫,就要善用速度,那麼,該怎麼做?其步驟如下:

■首先要有心理準備,未來不管在什麼領域都必須在速度上和對手競爭。
■尋求更快的速度,而且不要只在顯而易見的領域尋找,還要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尋找。
■積極尋找速度,盡量簡化一切流程。運用科技,盡量做到自動化。
■只要想到更快的速度,就要覺得自己獲得力量,而不是備受威脅。
■深入思考速度的4種模式。

大師名言

※「你的挑戰就是,要擁抱『速度』這股新興的力量,並且在生活和事業中運用上述觀念,讓這些概念激發出實際行動與卓絕的成果。」——蒲善提

※「速度其實就是簡單,因此,簡化是快速時代成功的基礎。」——蒲善提

選評資料來源
※本期電子報摘錄自《大師輕鬆讀》12/13出刊第258期:〈更快,或者被淘汰><The Age of Speed>
類別:創意思考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頭暈暈、臉發白 我貧血了嗎?

貧血不是女性專利,找出致病主因對症下藥,就能遠離天旋地轉的困擾!

文/洪瑤 本文諮詢/李鴻科(哈佛健診專業預防醫學中心家醫科醫師)

一般人將貧血與女性畫上等號,其實男性也有可能出現貧血問題,主要原因與飲食、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有關,想要遠離貧血困擾,確定病因、對症下藥,並且導正生活飲食、習慣,就能拒絕貧血之路。

對於貧血你了解多少?先來個簡單的貧血IQ檢測吧!

1.貧血的人都是女性?

╳貧血的主因包括飲食中缺乏營養素(鐵、葉酸、維生素B12)、遺傳、化學治療、經血過多等問題,因此貧血並非只有女性才會發生,而確定是否貧血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抽血檢驗。

2.貧血是老年人的專利?

╳貧血也可能發生在營養不均衡孩童的身上,因此必須從小注意飲食均衡,減少高熱量、速食的攝取量,多吃綠色蔬菜、榖類等食物。

3.貧血就是缺鐵,補充鐵質就好?

╳貧血的種類不少,缺乏鐵質只是其中一種,若一味補充鐵劑,反而容易使身體攝取過多鐵質,可能傷害肝、心臟功能,因此需依照醫師指示攝取適當份量。

4.頭暈、皮膚蒼白就是貧血?

╳貧血需依據血液等檢查才能確定,除了頭暈、皮膚蒼白等,貧血者也可能出現耳鳴、疲倦、嗜睡、體力衰退、呼吸急促、心悸等,而不同貧血類型也有其他不同的獨特症狀。

抓住重點 遠離貧血

常見的貧血種類包括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地中海貧血與再生不良性貧血,其中缺鐵性貧血與惡性貧血與飲食中缺乏鐵質、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有關,若確定為此種貧血,則需注意攝取適當的營養素,即可改善貧血症狀。

另外地中海貧血則屬於遺傳性貧血,若父母皆為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孩子有四分之一的機會罹患此類型貧血,透過婚前健康檢查事先獲知則有可能避免;而再生不良性貧血最容易發生在進行化療、放射線治療的患者身上,若情況嚴重,可與醫師溝通減少藥物量,或可減輕症狀。

結語:

常見的貧血問題與飲食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保持均衡飲食十分重要,其中攝取葉酸、維他命B12、鐵質等營養素對於貧血的預防最有效果,另外,進食前需避免咖啡、茶等,以免影響鐵質的吸收,最重要的是,千萬避免自行診斷貧血與否,甚至盲目購買或補充鐵質等營養素,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

XML十項特點

XML、 XLink、 Namespace、 DTD、 Schema、 CSS、 XHTML...假如你從未接觸XML, 或許你會感覺不知從何入手。以下十點總結能使你掌握XML的基本概念。假若你正要準備一個有關XML的演講, 何不從這十點開始?

1. XML是為組織資料結構
XML is for structuring data

結構性資料包括如:試算表、地址簿、設定參錶、財務交易及技術繪圖等。XML為一些文字格式設計的規條(你亦可視之為指引或會集)來幫助你組織你的資料。 XML不是一種程式語言,你不須是一個程式員來使用或學習它。XML使電腦很簡易地產生及讀取資料,並確保資料結構精確。XML避免了一般語言設計的缺漏:它是可擴展的、平台獨立、更可支援國際化及地區化的格式,絕對沒有 Unicode的問題。
2. XML看似HTML
XML looks a bit like HTML

就像HTML一樣,XML是使用標籤(以"<"及">"括著文字)和 屬性(以名稱"name"=數值"value"的形式)。當HTML指定每一個標籤和屬性的定義,及一般文字在瀏覽器中表現的形式時,XML只使用這些標籤來界定一些資料的個別意義,但整體句子的意思則隨個別應用程式讀取時界定。換句話說,如你看到一個XML檔中的"

",請勿假定此為段落的意思。依據整體內容,這個可能是一個價格"price"、一個參錶"parameter"、一個人"person"、或...(這樣誰可以界定一個"p"字的定義呢?)

3. XML是文字, 但不是被閱讀的
XML is text, but isn't meant to be read

制作試算表、地址簿及其他經組織的資料時常在磁碟內以二進或文字格式儲存。其中一項文字格式的好處是它使人們在需要時閱讀這些文字而不須要制作那份文件所用的程式;另外,你亦可以用你喜愛的文字處理器來讀取文件。文字格式亦容許開發者更容易地理解應用程式。如HTML,XML檔是一些人類無需閱讀,但若有須要時亦可閱讀的文字檔案。不太像HTML,XML的規則是非常嚴格。若忘記了一個標籤或屬性漏了一個引號便使這個XML檔無法執行,但在HTML內這些錯誤卻可以接受的。正規的XML定義防止程式嘗試去猜測這個已被破壞的XML檔的意思;若發現一個被破壞了的檔案,應用程式便會立刻在那兒停止並報告發生錯誤的訊息。


4. XML是很詳盡的
XML is verbose by design

因為XML是文字格式及其為使用標籤來解放資料,XML檔差不多比所有以二進制格式的文件檔大。這點往往是XML設計者必定留意及考慮的。文字格式的好處是一切都很清楚(看上文第3點),但亦有不同程度的缺點。磁碟空間的價錢比以前大幅降低;而其他的文件壓縮程式如 zip 和 gzip 便能簡易快捷地把文件壓縮。此外,網絡上的通訊協議,如數據機通訊協議及 HTTP/1.1 便可以在傳送時把資料壓縮,節省效能跟二進制格式的文件同樣有效率!

5. XML是一個技術大家族
XML is a family of technologies

XML1.0界定標籤"tags"及屬性"attributes"的定義。在XML1.0以外,"XML家族"是一項成長中的技術項目以提供有用服務予以配合多項重要及須求率高的工作。 XLink解釋了怎樣加入連結至一個XML檔。XPointer及XFragments是指向XML文件部份發展的語法。XPointer有點像URL,但除指向一個網上文件外,它亦指向一件在XML檔內的資料。CSS~界定文件式樣語言,使用在XML上跟在HTML無異。XSL是表達版面式樣"style sheets"的進階語言。以XSLT,一種用作重新排列、加入或減除標籤及屬性的轉化性語言為基礎。DOM是用來從一種程式語言中,叫取XML檔(及HTML檔)的一組標準。XML Schemas 1和2幫助開發者精確地界定它們自己的一套XML基礎格式。還有其他種類的項目和工具可供考慮或正被開發中。可多留意W3C的技術報告。

6. XML是新事物,但不是十分新的
XML is new, but not that new

XML的開發始於1996年,並於1998年2月成為W3C的推薦文件;這可能使你認為這是一項並不十分成熟的技術。但事實上,這項技術並不如想像中的新!在XML之前曾有80年代初開發的SGML,一項自1986年有ISO標準及被廣泛地使用在大型文件策劃項目中。HTML從1990年起開發。XML 的設計者只要把SGML中最好的部份,以發展HTML的經驗指引來開發一些不遜於SGML,但比之更有規範和可更簡易地使用的技術。雖然有些時候很難分辨演變和革命的成就...但可以確定的,是當SGML被廣泛地使用在技術文件而被其他種類的資料所疏忽時,XML的情況是剛好相反的!

7. XML帶領HTML至XHTML
XML leads HTML to XHTML

一個重要的文字性質的XML應用程式:W3C的XHTML,一個接替HTML的格式。XHTML有許多跟HTML一樣的原素。有一些語法為了配合XML規則而改變了。一份使用"XML基礎"的文件代替及限制了XML的語法其在某些方面的用法(例如:XHTML容許"

"但並不接受 "");它更加入一些意義到語法上(XHTML指定"

"的意思是段落"paragraph",而不是價格 "price"或人"person"或其他事物)。

8. XML是引導者
XML is modular

XML容許你利用合併及再使用其他格式來自定新的文件格式。因為兩種獨立開發的格式可能包含一些原材料或稱號用著同一名稱,所以當合併使用這些格式時得特別小心(如"

"在一份文件代表"段落paragraph"是否可能在另一方代表"人物person"呢?)要解決當合併使用兩種格式時出現名稱混淆的問題,XML提供了一項名為 namespace的概念。XSL和RDF正是用了namespaces的以XML為基礎的格式。XML Schema以簡單的方法來合併兩種規格以演變出包含了兩種規格的第三種格式,是用來反映出在界定XML文件結構時用以引導的支援。

9. XML是RDF及Semantic Web的基本
XML is basis for RDF and the Semantic Web

XML提供了一個規範的守則予W3C的RDF,一種用以表達資料(事實上,基本上是為知識)的語言。RDF就像一個網上連結的下一個層面。一般網上連結把一些文字連接到一些沒有固定關連的事物上,唯RDF可以把任何事物在連結起後給予一個關係名稱:如"甲是乙的價格"可以是一件物品和一個價格總和的關係; 又如"甲比乙重"可以是兩個總和的關係;又或"甲是乙的原因"可以是沐浴和你身體濕了的關係。當你在知識溝通的時候,不論是以XML/RDF或是以純英語,人或機械上均須要同意某字詞在某方面的用途。一系列特定的文字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特定的生活方式(從"購物"至"數學邏輯")便稱之為 "Ontology"。RDF, Ontologies及其代表意思,使電腦可以幫我們執行所有Semantic Web活動。

10. XML是沒有版權限制、平台獨立及有足夠良好支援的
XML is license-free, platform-independent and well-supported

當你選擇XML為你計劃的基礎,你就像已得到一些龐大及增長中的工具(其中一些可能已做到你所需要的)及工程技術員多年積累的技術經驗。選擇使用XML就像在進行資料庫管理時選擇SQL的程序:你依然要建立你自己的資料庫及你自己的程式及步驟來進行,及有許多工具和許多人來協助你。由此XML是沒有版權限制,你可以建立你自己一套軟件而無須支付任何費用予別人。而龐大及增多中的支援意謂你無須依賴任何單一商號。 XML雖並不永遠代表是最好的方案, 但永遠值得你考慮。

源自 : http://www.w3c.org.hk/Translations/XML-in-10-points.html.hk

何謂 XML?

XML的前世今生

XML是一種「中介標籤語言」(meta-markup language),可提供描述結構化資料的格式,這將有助於文件內容的宣告,並符合跨平台的搜尋作業,此外,XML也將是新一代網路資料呈現與運作的關 鍵技術,在進一步介紹XML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什麼是「標籤語言」吧!

什麼是標籤語言


所 謂「標籤語言」,是由一些特殊字碼(code)或控制標籤(tag)所組成,它們單獨存在時並無任何的意義,而需要特殊的軟體經由一定的規則解讀後,再將 文件輸出到螢幕或印表機...等輸出設備上,所以標籤語言可以使文件更具結構化,這樣的結構化使得應用程式能夠便於管理、解讀與運用文件中的資料,而標籤 語言又可分為「特定標籤語言」與「一般化標籤語言」。

特定標籤語言:

特定標籤語言是針對某種特定軟體或特定用途所制定的,像我們所熟悉的HTML標籤語言,就是為了應用在Web上而制定的標籤語言,其它像微軟的文書處理軟體Word也是藉由標籤語言來顯示文字的字型、大小、粗細或是換行、換頁等文件格式。

通用標籤語言:

通用標籤語言通常只是用來描述文件的內容與結構,而不會去定義如何顯示或運用這些文件的內容,所以並不是為了特定的軟體而制定的,它可以讓許多不同的軟體解 讀文件,至於解讀後的資料要如何運用,就視各種應用程式的需求而定了。也因為通用標籤語言是一種不受限於特定應用或是設備的文件描述方法,所以具有較佳的 可攜帶性,像是已經通過ISO國際標準認可的SGML「標準通用標籤語言」,與其前身GML(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都是我們所說的通用標籤語言。

HTML標籤語言

如 果您曾經製作過網頁,一定對HTML標籤語言非常熟悉,HTML文件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而這個規則明確的規範文件應該如何被顯示或運用,讓執行處理工作 的應用程式知道在HTML文件中去讀取哪些標籤內容、識別標籤的結構並將結果呈現在瀏覽器中;除了顯示文件格式,HTML也可以在文件中放置外部檔案,像 是音效檔、圖形檔或其它的崁入式的程式;此外,從一個HTML文件連結到另一個HTML文件或檔案的「超連結」的動作,也是藉由標籤來定義的。

在HTML文件中有許多不同的標籤,這些標籤都有它特定的位置與目的,像是標籤定義了文字的字型與大小,標籤則將文字的格式定義為粗體字。

但 是HTML並不完美,它只是一種表達的技術,並不一定能夠描述HTML標籤中所包含資料的意義,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

Apple

這段程式碼在瀏覽器中有其特定的呈現方式,但是HTML並沒有告訴我們它倒底是什麼,雖然Apple只是一個英文單字, 但它在不同的領域中可能就會有不同的含義,到底是一家電腦公司、一種水果,還是一個姓氏呢?HTML文件無法告訴我們資料本身所代表的含義。

其實大部分的瀏覽器為了提供一些特殊的功能,所以並不會完全依照DTD中的定義來檢視HTML文件,而有其專屬的標籤解析規則,甚至完全不去讀取DTD,也因此造成目前的HTML文件在各家瀏覽器上的相容性不佳,但這樣的情形在我們改用XML後,將能有效的避免。

NOTE:DTD「文件類型定義」(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提供了所有元素、屬性與實體間的相互關係,能夠詳細地描述文件的結構規則,我們將會在第三章為您作詳細的介紹。

SGML標準通用標籤語言

說到XML就一定要從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講起,SGML允許你指定文件的結構,並使用DTD「文件類型定義」來指定文件的結構,SGML可以將文件轉換成多種的輸出格式,包括 了純文字、HTML、LaTeX、PostScript...等格式,最重要的是它為所有的文件提供了一致的外觀,以便於管理與維護。

SGML 文件本身包含了三個部份:SGML宣告( SGML Declaration)、DTD文件類型定義和文件標示(Document Instance),其中SGML宣告是用來告訴SGML處理器(SGML Parser)在解讀該份文件時,所要使用的字元集和文件特性,DTD則是用來宣告該份文件的結構與文法參數,而文件標示就是加上標示處理後的文件。

SGML 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廣泛被應用,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SGML的跨平台特性,以SGML格式所儲存的文件,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的解讀,而且不會因為軟體的不同 而出現亂碼。(最常見的情形就是,若將OFFICE 2000的文件拿到OFFICE 97中開啟.....你將會看到一推的亂碼!)

SGML 與HTML最大的不同在於SGML中並沒有定義資料顯示格式的資訊,例如文字的字型、大小與格式,但標籤可以定義出文件的架構,而某些資料內容,像是書 名、作者...等,其實已經是文件結構的一部份了,然後再藉由DTD描述標籤的類型與文件的格式,最後以適當的方式呈現這些資料。

XML可延伸標籤語言

XML 是從SGML推演出來的,SGML其實是一套非常複雜的系統,因為它具有許多的機制,以便提供各種的語法,來解讀、編輯及保存內容龐大複雜且互相連結的技 術文件,而XML則擷取了SGML中文件結構的核心部份,是SGML的一個子集合,其目的是為了擴充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並靡補HTML的不足,讓 SGML也能輕易地在網路上應用,所以XML肩負著使全球資訊網能夠傳輸或處理更豐富資訊的責任,雖然在一般情況之中,HTML或是JAVA的功能就已經 相當足夠了,但隨著資訊的爆炸、資料量的激增與資料結構的複雜化,只用HTML就顯得捉襟見肘了,而JAVA又顯得太大才小用,也不易學習,現在有了 XML與HTML的相輔相成,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所以XML並不是用來取代HTML與SGML,或是廢除原有的標準,XML是用來制定新的標準、用來定 義一種新的標籤語言,其自訂的範圍包括標籤及屬性的名稱,XML文件可以選擇性的包含文法描述的資料,以便應用程式可以檢查其完整性,而使用者可以藉由 XML定義專屬的文件型態,程式設計師也能撰寫出便於管理文件的應用程式。

雖然XML是為了能有效的在Web環境下運作而設計的,但XML也能在Web以外的環境中運作,包括了商業應用、出版業及企業資料交換應用,為了能在不同的環境中應用,因此XML被設計成使用簡單、具有彈性與開放的語言,以便讓不同的使用者製作各種XML文件。




XML程式設計

黃中杰

500

2000/11

知城數位科技



XML將會帶來什麼

XML開發者是一群來自於SGML的設計者和應用者,他們已經在SGML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卻發現SGML並沒有完全發揮它的作用,而他們有其充分的理由相信,在這些方面XML帶來的影響可以算得上是一場革命。

對EDI的支持

EDI 「電子資料交換」,是網路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而資料結構化的主要目的無非就是要使資料交換更簡單、更方便,不同的領域都應制定該領域的統一模型,就像是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語言,若不同領域的資料都採用統一的模型,便能夠方便、有效的共享資料,這樣的模型就是DTD「文件類型定義」,雖然DTD正逐漸的 被XML Schema所取代,但是很明顯的,網路將會是一個理想的電子資料集散地,而

在這裏HTML無法完全表示不同領域中所需的模型和它的語義,所以XML就誕生了。


對Java技術的幫助

Java 技術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技術發展之一,Java使瀏覽器工作時就像在通用的應用平台上,而平台與平台之間卻是獨立的,但HTML固定的標籤和語義上的貧瘠卻 使得Java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主要是因為資料中的訊息無法統一的緣故,而XML卻能夠完全勝任這份工作,XML和Java技術的整合,可以有效 減少網路應用程式的通訊量,提昇傳輸速度,也同時提高了應用程式本身的效能,我們可以說XML真正使得Java有了用武之地。


電子商務的靈魂

隨 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電子商務(e-commerce)的熱潮也愈演愈烈,可是在熱潮的背後卻隱含著一個巨大的危機,那就是龐大的資料交換問題,我們可以想 像的是,並不是每家公司都使用相同的資訊系統,微軟可能使用SQL Server、IBM可能使用DB2、Oracle公司可能使用oracle..等等,就算是使用了相同的資料庫好了,每家公司的資料結構也一定大相徑 庭,而如此龐大的資料交換實在相當的困難。

過去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使用EDI「電子數據交換」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將資料格式化後經網際網路傳送處理,所以傳統企業所使用的各種單據、票證都可以被網路的資料交換所取代,EDI可以減少 資料處理的費用和資料重複登錄的費用,並大大縮短交易的時間,但在實際執行上卻是舉步維艱,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EDI雖然實現了資料的一致性,卻嚴重缺乏 可延伸性,它要求所有的合作夥伴都必須使用唯一的解決方案,這使得EDI的成本過高,而且如果政府提出一個新的稅率方案或者某個商家想增加一些附屬的內 容,整個EDI系統就必須重新修改,這可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浩大工程呀!

但是現在,由於XML優越的可延伸性,讓我們 可以自己定義標籤結構來描述資料,不必拘泥於EDI的框架之中,而且XML是一個簡單的文字文件,加上XSL文件的應用,雙方都不必撰寫繁瑣的資料轉換程 式,只要知道對方的資料結構,就可以在傳送XML文件時同時傳送一套與對方資料結構相對照的XSL文件,這樣對方打開瀏覽器的時候就能看到以自己的格式所 呈現的XML資料了。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你的格局,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

本文章由商業周刊提供

2007/03/03
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這種旅行,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中國卻已失落數百年。

那就是Grand Tour ─ 壯遊。

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去年十一月中旬,英國《泰晤士報》以超過十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萬元)的代價,掛名贊助英國「空檔年大展」(The Gap Year Show)。

什麼是「空檔年」?它有多重要?從兩位英國王子身上,就可得知一二。

英國威廉王子在入讀大學之前的空檔年,以十個月的時間,到智利參與當地扶貧的義工服務,扛木頭、劈木柴、教英語、洗馬桶。形象欠佳的哈利王子,也曾在他的空檔年前往澳洲及非洲遊歷,期間,他在飽受愛滋病困擾的南非小國賴索托停留八週,以手提攝影機,完成一部紀錄片「被遺忘的國度」。二十歲生日當天,這部影片在英國ITV電視台播出。

傳統上,空檔年就是歐洲年輕人「轉大人」的階段,他們絕大多數是藉由出國壯遊(Grand Tour),來完成這項成年禮。

同樣是二OO六年,八月的一個下午,梳著大辮子、身披納西族七星羊皮背飾的中國雲南省麗江市副市長楊一奔,帶著她的新書《地球一奔:一個納西女人的環球之旅》,出現在上海書展。

環球第一人潘德明 徒步、騎車,七年走過八萬公里

一九九八年,楊一奔參加了「潘德明環球足跡考察尋訪團」。二十幾位文化界人士,開著四輛車,走過八萬公里,以壯志環遊世界一周。他們住在三十噸貨車改裝的宿營車上,喝不到熱水,吃不到蔬菜,一路顛簸前行。一年半下來,倒的倒,逃的逃,只剩下兩位堅持到最後。其中之一,就是楊一奔。

近幾年,中國大陸的媒體、體育界又開始重提潘德明。《地球一奔》的出版,兩代環球壯遊再度引起矚目。因為,全世界第一位以雙腳徒步、騎車,完成環球壯舉的人,就是中國的潘德明。

一九三O年,上海青年潘德明為洗雪「東亞病夫」之恥,決心環繞地球一周。過程中,他始終隨身攜帶一本四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包括印度的甘地、泰戈爾等世界名人,都曾在其上簽名。法國總統萊伯朗(Albert Lebrun)、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接見了他,並贈金牌。七年後他剛回國,爆發七七事變,這麼偉大的事蹟就此湮沒在板蕩的亂世裡。

其實,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自古有之。當時,有一個專有名詞「壯遊」。

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畫,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如今,西方壯遊風氣仍盛,但壯遊的地區已擴展到全世界。二OO四年十月,《國家地理》子刊《旅行者》(Traveler)的二十週年紀念特刊「新壯遊」(The New Grand Tour),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紀新壯遊的方式:環遊世界八十個景點。

報告認為:「空檔年」可增加外語能力,提升個人競爭力,包括獨立精神、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

中國最偉大史家司馬遷 二十歲遍遊九省,用腳寫《史記》

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作品之一《史記》,也是在司馬遷的壯遊後完成。司馬遷是其父太史公司馬談刻意栽培的接班人。他從十歲開始讀萬卷書,父親為他延請當時大儒孔安國、董仲舒為師;二十歲那年,司馬談給他一輛馬車,指導他有目的、有計畫的到廣闊社會中實地考察,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並蒐求歷史傳說與各種史料。司馬遷圓滿的完成了這次學術旅行,「讀無字之書,稟山川豪氣」,最後終於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壯遊的價值,在於對於人的改變。古今中外,有太多例子是經歷壯遊而改變人生,甚至提升人類的文明。三、四百年來,西方社會的壯遊傳統,已經沉澱到社會的最底層。中時旅遊第一個「玩家帶路」的國際專業導遊張榜奎表示,當這些原本價值觀單一的年輕人,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行為、社會規範時,會省思:「我們的標準就是真理嗎?」

回頭來看中國,蔣勳感慨表示,我們的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我覺得中國從鄭和以後輸掉的,就是那個走出去的精神。」

根據史書,明成祖在位時(西元一四O二至一四二四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時期之一。山河探險協會理事長徐海鵬指出,當時米倉的米,多得都發了霉;錢用不完,串錢的繩子都爛了。然而權力鬥爭,使得明成祖長子仁宗即位後,竟以「經濟空虛」,放棄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將七次出海檔案全部燒毀,還頒布「片板不得入海」、「沿海居民內移一百華里」的敕令。

「明朝實行鎖國政策後,國勢開始往下滑,民國初年到達谷底。」徐海鵬惋惜的說,中國雖然不乏壯遊的前輩,但從此探險、壯遊的精神喪失,在一九OO年前後半個世紀國力最弱時,不僅在探險的領域缺席,還成為其他國家探險的對象。「壯遊代表一個國家、民族的開創精神。缺乏這股精神,富不過三代,國家也會改朝換代。」

單騎走天涯胡榮華 花三年騎過六大洲、四十國

一九八O年代,台灣更出現真正的壯遊風潮。一九八四年,胡榮華以三年一個月的時間,騎著他的自行車「藍駝」穿行除了南極大陸以外的六大洲、四十國,總騎程比地球赤道一周還長。「那時台灣經濟剛起飛,社會上一股走出去的雄情壯志。」現在經常指導後進的胡榮華,是台灣近代壯遊第一人。

一九八六年,王瀚橫渡直布羅陀海峽。一九八七年,《自立晚報》舉辦「四壯士環球徒步」活動,以兩年的時間,負重徒步二十二個國家,完成環球徒步一萬五千公里的壯舉,後來出書《走出地平線》。後來,雖然還有單車環球騎士陳守忠等,但壯遊的時間和距離,都無法超越最早的胡榮華。

「救國團過去辦的活動,學生搶破頭;現在辛苦一點的像健行,名額都很難招滿,背包要用車運到下一站。」胡榮華認為,時下的年輕人確實比較嬌慣。

「我們的教育太強調『書中自有黃金屋』,不鼓勵年輕人在真實環境中超越自我。」他指出,人口結構改變也有影響。「現在每個家庭都生一、兩胎,每個都是父母的小太陽。不像以前,我們好像跟大自然生生相息。」

「壯遊文化在台灣社會裡失落了。」蔣勳從儒家「父母在,不遠遊」的文化根底分析,華人的文化裡,貧窮的時候,是能夠闖的,可是一旦富有,就過度保護子女。「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很容易腐敗掉,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

焊接技士黃進寶 兒子休學,全家騎鐵馬露營環球

二OO二年七月,黃進寶和同為焊接員的妻子楊麗君,帶著建國中學三年級的大兒子黃建家、弘道國中三年級的小兒子黃琮富,暫停工作和學業,以十三個月的時間,完成「鐵馬家庭環球行」。

他們經濟不佳,但爸爸黃進寶決定效法窮和尚只靠一缽一鞋就上路的精神,不僅睡民宿、學校、帳棚,甚至在清真寺、警察局都有過夜經驗。一路上,大兒子負責英語交涉與文字記錄、小兒子負責採購補給、爸爸負責帶隊修車、媽媽負責洗衣煮飯。四人同心協力,以不甚流利的英語,克服了簽證、食宿、異文化造成的誤解等問題。

「星際大戰首部曲」中飾演「歐比王」的伊旺是二OO五年度全球片酬收入僅次於湯姆.克魯斯的男明星,他的片酬收入折合新台幣高達十一億八千萬元。儘管伊旺的每一秒鐘都昂貴如黃金,但二OO四年四月,當時三十三歲的他暫別繁華,與友人騎摩托車,從倫敦出發,途經比利時、烏克蘭、俄羅斯、蒙古,並向東渡海到阿拉斯加,抵達紐約,遊歷三萬二千公里。兩人一路上歷經無數驚險,入境烏克蘭後還曾被請到黑道大哥家中作客。

這些困境讓伊旺認識自己的極限:「我懂得為每一天而活,自由得像站在路邊的那一排老鷹,我感謝這片有魚子醬、石油及黃金的大地,教會我這點。」「這是我這一輩子做過最棒的一件事。」

伊旺回憶。 一直歆羨十七世紀英倫人士壯遊歐洲的建築師姚仁祿,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一篇文章,引用默劇電影明星約翰.巴里摩(John Barrymore)的話:「人不會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夢想。(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該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去壯遊。

工作倦怠,該休假還是辭職?

本文章由康健雜誌106期提供
 
2007/09/17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了,最近一直感到疲倦,工作提不起勁,每天出門上班都覺得是一種負擔,總是想:「天啊,這八個小時要怎麼過?」就這樣熬過一天又一天 。

我的身體健康沒什麼問題,工作也能勝任,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失去了工作的動力、熱情,只想做完就好,不太去想能不能做得更好。

我不知道休假一段時間會不會比較好(但是又擔心如果休得比較久,恐怕飯碗不保),或者乾脆換個工作,給自己更大的改變?

工作倦怠其實很正常,人人都會有,我覺得它不完全是負面的,換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檢視和思索生涯規劃的好機會,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為什麼會產生倦怠,然後尋求解決方法。

工作倦怠的原因通常不外下面幾項:
■工作負荷量太大:工時長、難度高,無法勝任。
■跟工作產生疏離感:覺得自己只是組織中的小角色,無法掌握和主導工作,工作努不努力都沒有意義。
■工作回饋少:例如待遇不如預期、待遇與工作量不成正比、收支無法平衡,都可能對工作產生不滿,導致倦怠。
■職場支持薄弱:例如與主管或同事不和、公司制度不利員工、硬體設備不更新,導致工作不順等等。
■職場的公平性:例如加薪升遷要靠裙帶關係或拍馬屁,苦幹實幹的人得不到肯定,就會產生倦怠感。
■對工作的價值觀產生衝突:個人不認同工作內容、主管想法或企業文化。

想清楚 倦怠從哪裡來?

當你清楚自己的工作倦怠從何而來,才能找出對策,而辭職通常不是唯一或最好的選擇。例如工作量太大,至少有三種方法可以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說不:告訴主管你難以負荷這麼多工作,婉拒無止境的工作指派。
敢要:要求相對應的薪資回報。
如果是因為常幫同事的忙、分攤別人的工作而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建議你適度婉拒這些額外的工作,避免當「濫好人」。

如果對工作有疏離感、覺得自己可有可無,我建議調整觀念。在現代職場,多數公司都希望任用能跟團隊合作的人,而非單打獨鬥的超人,或個人色彩過於鮮明的明星;每個人各自貢獻所長,一起成就公司交辦的任務。而且,從另一個角度想,即使扮演「螺絲釘」這樣的角色,也可以發揮「達人」精神,認真把簡單、細微的事做到好,這不也是一種成功?

如果是待遇不佳讓你工作無力,建議你跟老闆談談(老闆不一定不願幫你加薪,他很有可能是忘了);有內部轉職的機會,也可以考慮。如果時間、能力允許,現在也有不少上班族兼兩份工作,增加收入。

我比較不贊成因為「人」的因素而衝動辭職,因為到哪裡都有你不喜歡的人。 每個人都希望有貴人相助,但我認為,貴人不只是對我們好的人,還有那些讓我們變得更好的人,能這樣想,人生就處處是貴人了。但是當然不是說遇到任何不理想的老闆都不能換工作。例如有些老闆能力不見得好,公司營運一直有問題,或者很難相處,當然不需勉強自己為他效力。 制度往往不是員工可以改變的,主管待人公不公平也很難有絕對的標準。我覺得不妨先接受現狀,從裡面找出路,甚至優勢,用工作績效展現自己的價值。 如果一段時間後,自己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肯定,「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不妨把現在的工作當成階段性的跳板,尋找下一個更能發揮的工作機會。

有些公司違法背信,應該趕快離開。美國安隆公司2000年爆發弊案,這家公司為求短期績效,不惜要求會計人員做假帳。像這樣涉及操守的價值觀衝突,員工不需要考慮太多,離職是最明智的選擇。

當休假都不能解決倦怠時

休假本來就是例行保養,即使沒有狀況,也值得、應得。工作倦怠往往是負面能量長期累積的結果,所以,定期休假某種程度上有防患未然的效果。更何況,對自己好一點,真的不需要太多理由。 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只是一時倦怠、休假回來就沒事,那就休個假試試看。如果回來後又出現工作無動力的問題,那麼就不是倦怠,而是工作狀況出了問題。休長假(或留職停薪)就需要從長計議。建議先想想下面幾個問題:

■如果你的工作可以休長假,那麼這個職務是不是可以不存在?
■休長假對未來工作表現有幫助嗎?
■休長假對工作會有哪些影響?怎麼解決?(誰來分擔你的工作?)
■如何不讓老闆對自己產生負面觀感(例如抗壓性不夠、缺乏責任感),影響以後的發展?
■何時休假衝擊最小?(例如選擇淡季休假)
■你有足夠的條件休長假嗎?(經濟條件、家庭支持等) 如果你有明確的答案,並且能說服自己,才有可能說服老闆放心讓你休長假。

要讓工作動力源源不絕,我有幾個建議:

找到對工作的信念與熱情:
電影《末代武士》中,男主角原本是個執行命令的打手,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然而當他找到軍人應有的信念「武士道」時,終於成為無畏的武士。上班族也要找到那股支持你的信念與力量。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因此找工作時,最重要的是思考這份工作能否讓自己在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滿足,而不是由工作帶來的名利等附屬價值。 因為如果所求的是附屬價值,那麼人就成了工作的奴隸,一旦無法得到預期回報,就會覺得痛苦;相反的,如果做喜歡的工作,就算得不到名利,但在工作過程中已得到了滿足。

要熱情,也要紀律:
讓有規律與效率成為一種工作習慣,這樣就算遇到一時的情緒低潮,也不會影響工作績效太大,造成負面循環。 我做事一直習慣提早準備,以前唸書時,我從學期初就開始準備期末報告,期末就可以全力準備考試,不用同時擔心報告的事。 我的原則是:可以預期到的問題先解決(突發事件畢竟比較少),分散壓力,享受領先的快感,不被時間追著跑。

親近益友:
多接近正面思考的人,吸收正面能量,有助減少倦怠感。喜歡抱怨、凡事看負面的人,影響你的情緒變灰暗,降低了成就動機與工作能量,應謝絕往來。

善待自己:
不要吝於對自己好一點,好好安排休閒生活、偶爾搭計程車、享受美食、買個禮物送自己……,都能助人恢復能量。(本文作者: 方光瑋 104人力銀行行銷處公關經理)

「自律型人才」搶手!五大關鍵打造我自己的品牌 

本文章由天下雜誌提供

2007/10/19
今年九月在台灣播出的話題日劇「派遣女王」,劇中擁有數十張證照的特A級派遣社員大前春子,能力傑出又有效率,上班時全力投入,絕不辜負老闆的薪水,但也堅持準時午休、絕不加班。
她認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加班表示上班時未盡全力,因而將工時拖長,反而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戲劇效果雖難免誇張,但這齣創下二六%高收視率的日劇,卻呈現了全球競爭中的下一波人才新趨勢──「自律型人才」。
「自律」這件事,為什麼在當今的職場愈來愈重要?這跟日本終身雇用制崩毀、派遣社員崛起有密切關係。
日本企業以往的「終身雇用制」與「年功序列制」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實力主義抬頭,有能力者隨時可破格拔擢、或跳槽到其他公司。公司內部,資深與資淺之間的倫理逐漸淡去,個人色彩卻愈來愈獲得彰顯。
此外,日本近年來興起「派遣社員」風潮。日本政府《勞動力調查》報告顯示,二○○五年,日本企業的正式社員為三三三三萬人,其中,非正式社員比例高達三二.三%。若更深一層以二十五到三十四歲的中堅分子來分析,每四名上班族,就有一人是非正式人員。
在這樣的社會趨勢下,除了能力之外,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勝出。
要成為自律型人才,並非僅指恪守本分、準時上下班這樣的低層次而已,而是必須掌握以下幾個關鍵,才能提升為自律型人才:
關鍵一:把視野從「社內評價」拉高到「顧客評價」
「企業人才受績效評估左右的時代,已經宣告結束!」日本人力顧問公司Shake社長森田英一對企管雜誌《Associe》表示。以往,員工必須在公司制定的規則下,群策群力打造產品與服務,來滿足顧客的需求。企業內部有一套績效評估的標準,來檢視每個員工的努力程度與產出效能。
如今,自律型人才不是只做為一名「符合甚至超越上司期待的員工」,而是更懂得將視野拉高,不受限於企業內部主管與同事的看法,提高層次,從外部顧客與社會大眾的評價,來做為檢視自我成就的標準,並從廣泛蒐集的外部資訊中,敏銳地掌握新趨勢。
這是一種方向雖相反、卻帶來更大正面能量的良性循環。以前是由企業端出發去滿足顧客,如今,自律型人才則是從顧客端出發,反過來滿足企業。因為,從顧客方面的評價獲得肯定,也會得到上司的讚賞,並增進企業聲望,達到另一種雙贏,也使得自律型人才掙得更廣闊的天空。

關鍵二:打造「自我品牌」,增加「個人關鍵字」
《年輕人為何三年就辭職》作者城繁幸表示,以往,上班族的個人價值,來自所屬企業的名字,也就是所謂的「Name Value」,其中包括公司的名望與規模。上班族依附著公司,謹守本分、循規蹈矩,比起迎向挑戰,更注重安定的價值。

如今,上班族必須建立自己的「人才品牌」。自律型人才不只是企業大機器的小螺絲釘,更懂得打造自我品牌,彰顯自己的獨特競爭力與價值。當企業有一項專案企劃,上司與同事會自然而然想到你具有某項足堪勝任這項任務的能力,這就是你個人能力的「關鍵字」,而且愈多愈好。

你周遭的上司、同事與客戶,頭腦就像一個又一個Google搜尋引擎:你必須讓他們在腦海搜尋得到你。而且必須排在搜尋結果的第一頁。因此,打造自我品牌,須掌握以下幾項思維:

一、描繪自己希望成為怎樣的人才。例如:「關注環保議題並帶動全球付諸行動的高爾」、「身為全球科技首富卻不忘社會責任的比爾蓋茲」。上述這兩個例子,都不僅擁有財富與名望,同時以自身的影響力,對大我擘畫願景,並且身體力行。

二、要成為這樣的人才,必須具備哪些條件與能力?

三、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三年後、五年後、十年後,必須做到哪些階段性成績?像這樣,立定目標,蒐集資訊,然後堅定地往前循序邁進。

關鍵三:增加以往不曾有的經驗

每個人都想增加新的競爭力,但增加新能力,不只是去上課、考證照而已,而是必須從增加「自己以往不曾有過的經驗」開始做起。

例如:

一、試試看一個人去自助旅行,不要跟團、也不找朋友隨行。讓自己在這樣的過程中,自己學習面對狀況、解決問題。在過程中增加膽識、見識與視野。

二、在「自己喜歡」的範圍之外,嘗試去閱讀平常不看的書籍與雜誌。這樣,可以拓展「知」的領域,而不是老在同一個「舒適圈」(Comfort Zone)打轉。

三、在平常習於來往的社交圈之外,試著去認識不同領域的人才。每個人才,都是一座寶庫;每雙眼睛,都擁有另一個世界。總是跟同樣一群人在一起,或許安心而舒服,但很難有所突破與進步。認識不同的朋友,而且是跟自己完全不同領域的人,能夠開闊你的視野。

關鍵四:掌握四個「SELF」
要徹底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必須從四個「Self」著手:

一、Self Awareness(自覺)
分析自己。你的健康情形如何?在面對成功與失敗的時候,你會有怎樣的精神狀態?生活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二、Self Control(自制)調整自己。
分析自己之所以會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找出關鍵點,做為下次的決策參考。

三、Self Esteem(自我尊重)肯定自己。
即使是小小的成功,也要懂得給自己一個鼓勵與讚賞,從小小的自信中累積能量,培養成就大事的基礎。

四、Self Image(自我描繪)
找到定位,繪製自己的人生藍圖,想像未來的自己會是怎樣的樣貌,以及希望達成怎樣的成功。

關鍵五:培養「和、敬、清、寂」的品格

要注意的是,成為人才,不只是能力的培養,另一個更重要的關鍵是「品格」。因為,光有傑出能力,品格卻受到質疑,只能獲得短暫的利益,而無法打造個人品牌。

下面這個方程式足以說明:
「傑出能力」+「受人尊敬」=自我品牌價值。

品格的培養,從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可一窺其中奧義:

「和」:和諧的美感,人與人之間的協調。
「敬」:對其他人的尊重與敬意。
「清」:一種問心無愧的清澈、素直、無邪無垢的心。
「寂」:不張狂的言語,泰然自若的安定。

在全球人才戰的激烈競爭中,能力的累積已經不夠。建立自己的主軸,設定目標,主動出擊,創造自己的價值,成為「自律型人才」,正是下一波贏的關鍵。

張忠謀:11件人生中必做的事

本文章由商業周刊提供
張忠謀:11件人生中必做的事
2007/11/19
很多人對張忠謀的認識是在他成功後,擔任德州儀器副總裁、工研院院長、創辦台積電。但對於他成功前的少年人生,卻知之甚少。十八歲以前的張忠謀,跟著父母,持續搬家,坐在露天大卡車裡拉著綁貨的繩子一路顛簸,躲避戰火。但他日後回憶起,卻覺得無論近年的旅遊如何舒適與奢侈,最令他懷念的還從上海到重慶的跋涉。
大時代的動盪讓年輕時的他刻苦自律;而十八歲即赴美國求學的他,則在哈佛接收了世界的能量。他在自傳裡寫道:「十八歲去美國前,父母是我的天地,之後我凡事只能倚賴自己。」因為青年時特殊的生命經歷,他知道青年的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不久前他在新生入學典禮向上千名學生演講,當時他把牛頓的一句話送給學生,「如果我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知道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每個當下的努力;他說這世代要先打破迷思,因為進了一個好的大學不等於鐵飯票,以後成功的機率也不一定比別人高。競爭邏輯在改變,但不變的是持續的努力。大學生如何透過這位巨人的肩膀學習,以下他的演講應該會給許多青少年啟發。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第一點: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點:「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點: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點: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了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了解。徹底了解比你看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了解與融會貫通的。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夏克萊(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 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了解。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念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了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點: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了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份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份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份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讀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是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 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本文摘錄整理自二○○七年張忠謀交大新生入學典禮演講)